张爱萍要“让位”,陈老总说:你想什么,我都清楚!
没喊口号,没写血书,就是一份不到两百字的电报,末尾加了一句“请组织考虑”。华中局收到后,陈毅沉默半晌,只回了八个字:“爱萍同志,高风亮节。”第二天,任命就下来了:张震走马上任九纵司令员,张爱萍掉头去管军区后勤,没人闹情绪,也没人趁机“讲条件”。
没喊口号,没写血书,就是一份不到两百字的电报,末尾加了一句“请组织考虑”。华中局收到后,陈毅沉默半晌,只回了八个字:“爱萍同志,高风亮节。”第二天,任命就下来了:张震走马上任九纵司令员,张爱萍掉头去管军区后勤,没人闹情绪,也没人趁机“讲条件”。
去年,山东农户李大叔因为忙着收玉米,一不留神拖到10月底才种油菜,结果苗刚出土就遇上寒潮,整整5亩地全军覆没。他捶胸顿足:"要是早半个月下种,今年就能多赚2万块!"
1944年9月的一天清晨,豫皖交界的稻穗刚冒出金黄,抗大四分校操场上还残留着露水。站在国旗杆下的赵运成忽然心头一紧——两周前,师部派人来传达“保密纪律”,叮嘱学员不得随便议论前线。自那以后,关于四师的消息戛然而止,空气里弥漫着异样的沉默。他隐约预感到不祥,却不
抗日战争时期,豫皖苏边区和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有一份历经沧桑、声名远扬的报纸——《拂晓报》。它如同一束光芒穿透战火的硝烟,传递着党的声音,凝聚着军民的力量。
1944年9月11日晚上,我一字一句地翻译着从师部“前指”发来的一份“十万火急”的电报,怎么也不能相信电文中所说的彭师长在夏邑八里庄歼灭伪匪李光明部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消息是真的。我一遍又一遍地核对着电文,可是一字不差。当我确信电文无误之后,骤然头晕目眩,全身血
1948年4月28日,粟裕前往阜平县城南庄见主席。主席听说粟裕来了,站起身走出房门。
四大野战军,人数最多的东野(四野),规模最多的时候达到150万人,其军政首长是林总和罗荣桓,但官方从未称呼其为:林罗大军。对于东野,中央习惯叫“林罗刘”或者“林罗刘谭”,极少用“林罗”来代替四野,再加上东野最初期的目标是站稳根据地,稳定发展,不能够大张旗鼓打“
在创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彭雪枫按照新民主主义文化方针,创办了党报——《拂晓报》。《拂晓报》作为彭雪枫的“三件宝”之一,极大地发挥了党的喉舌作用。在报纸创办过程中,彭雪枫倾注了大量心血,为《拂晓报》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